Skip to main content

血检、尿检、性病及癌症筛查

一、血液检查(Blood Test)

1. 什么是血液检查?

血液检查是通过抽取血液样本,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,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。广泛用于疾病诊断、健康体检和治疗监测。

2. 常见血液检查类型

  • 全血细胞计数(CBC):测量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红蛋白、血小板等,判断贫血、感染、炎症及血液疾病。
  • 生化指标(血糖、肝肾功能、电解质等):评估肝脏、肾脏、心脏等器官功能,以及电解质平衡。
  • 血脂全套:包括总胆固醇、低密度脂蛋白(LDL)、高密度脂蛋白(HDL)、甘油三酯,评估心血管风险。
  • 炎症指标(CRP、ESR):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程度。
  • 肿瘤标志物:如甲胎蛋白(AFP)、癌胚抗原(CEA)、前列腺特异抗原(PSA)等,用于癌症筛查和监测。

3. 血液检查如何进行?

  • 通常抽取静脉血,保持空腹8-12小时(部分检查需空腹)。
  • 由专业护士或医生采集。
  • 采样后送检实验室分析。

二、尿液检查(Urine Test)

1. 什么是尿液检查?

通过检测尿液的物理、化学及显微成分,评估肾脏、尿路系统健康及代谢状况。

2. 常见尿液检查类型

  • 尿常规:包括尿比重、尿蛋白、尿糖、尿潜血、尿pH等指标。
  • 尿沉渣检查:检查尿中红细胞、白细胞、细菌、结晶等。
  • 尿培养: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,诊断尿路感染。

3. 尿液检查如何进行?

  • 清晨第一次尿液最佳。
  • 需采用中段尿(洗净外阴后排尿中段部分)。
  • 尽快送检,避免样本变质。

三、性病检测(STD Testing)

1. 性病检测介绍
用于检测包括梅毒、艾滋病(HIV)、淋病、衣原体感染、疱疹等多种性传播疾病。

2. 如何检测?

  • 血液检测:HIV抗体、梅毒血清学。
  • 尿液检测或分泌物拭子:淋病、衣原体、疱疹病毒核酸检测(PCR)。
  • 伤口或溃疡分泌物采样。


四、癌症筛查(Cancer Screening)

1. 癌症筛查简介

通过检测特定肿瘤标志物、影像学和细胞学检查,早期发现癌症,提高治愈率。

2. 常见癌症筛查项目

  • 甲胎蛋白(AFP):肝癌筛查
  • 癌胚抗原(CEA):消化道癌症参考
  • 前列腺特异抗原(PSA):前列腺癌筛查
  • 宫颈抹片(Pap smear):宫颈癌筛查
  • 乳腺钼靶:乳腺癌筛查
  • 结肠镜检查:结直肠癌筛查
  • 低剂量胸部CT:肺癌筛查(高危吸烟者)

3. 如何进行筛查?

  • 根据年龄、家族史和危险因素,医生建议对应筛查项目。
  • 肿瘤标志物多通过血液检测。
  • 细胞学和影像学需预约专业检查。

五、检查前须知及注意事项


六、常见FAQ

Q1:血液检查指标异常是否代表生病?
A1: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疾病,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医生诊断,不可自行断定。

Q2:尿液检查发现尿蛋白阳性怎么办?
A2:建议复查并做肾功能评估,排查肾脏疾病。

Q3:性病检测需要多长时间出结果?
A3:一般血液检测1-3天,PCR等分子检测1周左右,具体视检测机构。

Q4:癌症筛查有风险吗?
A4:大部分筛查无创或微创,风险极低,但个别检查如活检存在一定风险,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
Q5:检查前应避免服用什么药物?
A5:部分药物可能影响指标,如抗凝药物、降糖药,需告知医生并遵医嘱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水与健康:你每天喝对水了吗?

水是生命之源,是构成人体最重要的成分之一。一个成年人体内约60%是水,而对于婴儿,这个比例甚至可达70%。水不仅仅是解渴,它对我们的身体功能、代谢和疾病预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一、水的主要健康作用 调节体温: 水通过出汗和呼吸调节体温,尤其在炎热天气或运动时更为重要。 促进新陈代谢: 水是体内各种代谢反应的媒介,能帮助分解食物、吸收养分、运输氧气。 排毒解毒: 肾脏需要足够的水分来排出体内的废物和毒素,减少结石与尿路感染风险。 润滑关节与组织: 水可维持关节润滑液的平衡,减轻运动带来的磨损;也保持眼睛、口腔和皮肤的湿润。 维持血液循环与心脏功能: 血液中含有大量水分,缺水会使血液变稠,增加心脏负担。 二、喝水不足的危害 轻度脱水:头晕、乏力、口干舌燥、尿液偏黄。 长期脱水:影响肾功能、消化系统紊乱、皮肤干燥、容易疲劳。 儿童和老人更容易因缺水而引发健康问题。 三、如何正确喝水? 每天喝多少水? 成人建议每日饮水量为 1500–2000ml,视气候、活动量而定。不要等渴了才喝水,渴表示身体已开始脱水。 分时段喝水 起床后一杯温水,清理肠道,启动新陈代谢。 饭前30分钟喝水,有助消化;饭后不宜立刻大量喝水。 晚上避免大量饮水,避免影响睡眠和夜间频繁上厕所。 避免这几种喝水方式 一次性大量喝水(容易造成水中毒)。 喝太烫或太冷的水。 以饮料、咖啡、奶茶代替纯水。 四、喝什么水最好? 温开水:最适合人体吸收和代谢。 矿泉水:含有对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。 白开水:经济、安全、最基本的健康选择。 避免饮用不洁净水源,例如未经处理的井水、溪水、老旧水管流出的水等。 五、特殊人群饮水建议 老人:感知口渴能力下降,应定时提醒喝水。 孕妇:新陈代谢旺盛,应增加水量。 运动者:出汗多,需及时补水及电解质。 病人:例如发烧、腹泻时,水分流失大,应补充足够液体。 总结 水是最天然、最廉价却又最不可替代的健康资源。每天科学饮水,不仅可以维持身体机能,更能预防多种慢性疾病。别小看喝水这件小事,真正坚持下来,健康就离你更近一步。

茶的利与弊

茶,是人类最古老的饮品之一,几千年来伴随着人们的生活,既是文化象征,也是一种保健方式。然而,任何事物皆有两面,茶虽好,也需适度。以下是关于饮茶的利与弊的全面分析: ✅ 茶的利 1. 抗氧化、延缓衰老 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、儿茶素、黄酮类物质,能中和自由基,帮助延缓细胞老化。绿茶中的EGCG(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)被认为是强效抗氧化剂。 2. 促进心血管健康 有研究指出,适量饮茶能改善血液循环,降低胆固醇,减少动脉硬化风险。黑茶、乌龙茶有助于调节血脂。 3. 帮助消化、减脂 茶中的咖啡因和多酚能刺激胃液分泌,促进消化。普洱茶、乌龙茶常被认为有助于减肥与降脂。 4. 提神醒脑、提升专注力 茶含适量咖啡因,可提神、增强集中力,但不会像咖啡那样刺激过度。茶氨酸有助于放松神经,提高认知功能。 5. 抗炎、抗菌 茶多酚具有天然抗菌作用,可对抗口腔细菌、减少口臭、预防蛀牙。有些研究表明茶多酚对某些病毒、真菌也有抑制作用。 6. 降血糖、辅助控糖 某些研究显示茶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,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帮助,特别是乌龙和黑茶。 ❌ 茶的弊 1. 影响铁的吸收 茶中的鞣酸(单宁)会与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结合,抑制铁吸收,长期大量饮茶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。建议饭后1小时再喝茶,避免茶水影响营养吸收。 2. 刺激性过强(尤其空腹喝茶) 茶含咖啡因与鞣酸,空腹饮用可能导致胃部不适、恶心、胃酸过多。长期空腹喝浓茶可能诱发胃炎。 3. 影响睡眠 茶含咖啡因,尤其是绿茶、红茶和乌龙茶,可能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,尤其是晚上饮用。对咖啡因敏感者更需注意。 4. 导致骨质流失(长期大量饮用) 有研究指出,过量摄取咖啡因可能增加钙质流失,影响骨质密度。 5. 可能与药物冲突 茶叶中的成分可能影响某些药物吸收,如铁剂、抗凝血药物等。服药前后1小时内避免饮茶较为安全。 6. 茶垢累积(尤其是浓茶) 长期饮浓茶,尤其是不漱口者,牙齿易形成茶垢,影响美观与口腔卫生。 ☕ 饮茶建议(中庸之道) 量宜适中:每日饮茶建议1-3杯为宜,避免过浓。 避免空腹饮茶:最好在饭后一小时饮用,减少胃部刺激。 选茶合体质:寒性体质不宜多饮绿茶,阳热体质可适量饮花茶、绿茶。 饮茶避开睡前与服药时间:睡前2小时内应避免饮用,药后至少间隔1小时。 茶叶新鲜、冲泡适当:选购新鲜茶叶,用85~90℃热水冲泡,第一泡可略为倒掉。

细菌 vs 病毒:它们的差异与抗生素为何无效于病毒
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听到“感染了细菌”或“感染了病毒”,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“敌人”吗?更重要的是,抗生素虽然能杀死细菌,却对病毒毫无作用。为什么会这样?我们一起来看看。 一、细菌与病毒的主要区别 二、为什么抗生素不能治疗病毒感染?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,是针对细菌的生命过程进行干预,例如: 破坏细菌的细胞壁(病毒没有细胞壁) 抑制蛋白质合成或DNA复制(病毒不具备这些机制) 干扰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(病毒没有代谢功能) 而病毒没有这些“可攻击点”。它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,也不进行自主代谢和生长。病毒在体外几乎是“休眠”的,只有在侵入人体细胞后,才“劫持”你的细胞制造新病毒。因此,抗生素无法识别也无法作用于病毒。 三、滥用抗生素的后果 一些人得了感冒或咳嗽就吃抗生素,其实很可能是病毒感染,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效,反而有害: ❌ 抗药性细菌增加:细菌会逐渐产生抗药性,形成“超级细菌”,以后真有细菌感染时就更难治疗。 ❌ 破坏肠道菌群:抗生素不分敌我,可能杀死有益菌,导致消化不良或免疫下降。 ❌ 过敏反应或副作用:不当用药可能引起皮疹、肝肾损伤等。 四、那病毒感染该怎么办? 对于病毒性疾病,正确的应对方式包括: ✅ 休息与补充水分:支持身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 ✅ 对症处理:退烧、止咳、抗发炎等 ✅ 抗病毒药物:如治疗流感的奥司他韦(Tamiflu)、治疗新冠的Paxlovid ✅ 接种疫苗:如流感疫苗、HPV疫苗、乙肝疫苗等,有效预防病毒感染 五、小结 一句话总结: 细菌是“活的微生物”,可以靠自己生活,抗生素能对付;病毒是“寄生的微粒”,只能靠入侵你体内繁殖,抗生素对它们毫无作用。